深学笃信跟党走,知行合一建新功
宿管党支部 石笑添(办公室主管)
近日,我深入学习了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以下简称《学习问答》)一书。这本书以问答的形式全面系统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体系、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通过认真研习《学习问答》,帮助我更加全面系统的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深刻感悟这一思想的实践伟力与强大真理力量,引导我更加坚定不移的扎根一线为广大师生服务,立足岗位开拓创新,在实践中锤炼党性,自觉承担起为党和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重任。以下是我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点思考和感悟。
坚持不断学习,把重心放在不断提高自身理论和业务水平上。重视理论学习,注重理论武装,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党员干部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法宝和根本途径。因此,我们更要深刻理解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筑牢信仰之基,用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通过理论学习指导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做到知行合一。
牢记初心使命,把汗水挥洒在解决师生急难愁盼的事情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辉煌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为广大师生服好务,解决同学们的急难愁盼,不断满足同学们对美好住宿环境的向往,是一名宿管人的初心使命。要始终坚持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到楼栋中去,发现管理服务工作不到位的地方及时整改;到同学中去,听取他们对宿管工作的建议努力解决;到群众中去,了解员工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尽力帮助。始终坚持将“以生为本”“学生满意”作为检验我们工作成效的标准。下大力气解决好师生困难的情况和不满意的问题,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要敢字为先,干字当头,始终牢记党员身份,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创新工作方法,把精力用在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作为一名高校后勤服务人员,要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当好不上讲台的老师。特别是作为农业大学的一名老师,更要立足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创新工作方法,将后勤工作与学校人才培养相结合,用实际行动激发学生献身“三农”工作的使命感,脚踏实地学好科学本领,将青春和汗水挥洒在祖国农村大地上,用科技之光点燃乡村振兴之火,助力国家早日实现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
时代的号角催人奋进。作为青年党员,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跟党走,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努力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用实际行动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在后勤服务岗位上挥洒青春汗水,谱写灿烂篇章。
七年知青岁月,一生黄土之情--《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书分享
宿管党支部 朱琴(安全监察主管)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一本汇集29名当年同习总书记一起插队的北京知青和当地村民的采访实录,生动再现了习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经历。1969年初,15岁的习近平离开北京,来到了梁家河大队,开始了他与村民同吃同住的艰苦却受益终身的插队岁月。从住窑洞、睡土炕、忍耐跳蚤叮咬,到打井筑坝、修公路、建沼气,再到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习近平在梁家河的土地上,当了整整七年的农民,也正是这七年的青葱岁月,造就了这位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总书记。他之所以能够带领党和人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时深厚的经验积累、扎实的实践基础和由此产生的深邃的理论思考。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无疑是他人生经历中十分重要的起点,对于青年人来说也是意义非凡。它既是青年人绽放青春光芒的党史宝典,也是青年人书写正确三观的鲜活教材,还是青年人立志成才的重要典范,更是青年人追求真理光辉的精神宝藏。读完此书,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是要坚定理想、勤学善思,有扎根事业、坚守信念的执着追求。一同在梁家河插队的戴明讲述:“习近平从来没有放弃过读书和思考,我和习近平都看过一部书,是范文澜先生的中国通史简编,对我而言大概就是读过了,了解了历史,丰富了知识,而对于近平来说,他就会有思考、有借鉴、有批判。可以说,他的执政理念、他的思想,就是在持之以恒的读书生活中积淀下来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学习是一个积少成多的过程。在插队这段时间里,习近平阅读了政治、经济、哲学、文学、军事等各方面书籍。即便在当时生活环境恶劣,每天吃不饱穿不暖,还要上山劳动,晚上就只能就着昏暗的煤油灯看书的艰苦条件下,他都坚持读书、坚持学习。我们生逢伟大时代,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只有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锻炼提升党性修养,通过钻研、思辨、提炼和总结,才能汲取工作和生活中的宝贵经验、方法和智慧,持续提升解决实际困难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与重托。
二是要知行合一、脚踏实地,有扎根实践、攻坚克难的优良作风。来自梁家河村民武晖讲述:“习近平既一心为民办事又善于为民办事。习近平做了这么多实事,源于他亲身体会到农民生活面临的难题,也源于他平时的观察和思考。他敢于实践,敢想敢干,也能干会干,能把想法变成现实”。事虽小,不为不成。每一项事业,无论大小,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在这七年里,习近平总书记用每一滴汗水和每一份付出诠释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决心和恒心。无论是当知青时还是在当大队书记时,只要是村民需要的,只要是他能想到的,他都会去办。他的每一个决策和行动都很务实,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会想尽办法克服,没有哪件事情是半途而废的,他干一件成一件,只要认定了的事他就会坚持到底。同样,我们共产党员只有立足岗位,敢担当、勤奉献,带头“俯下身、头拱地、向前冲”,凭着一股子“吃苦不言苦、知难不畏难”的进取精神和干劲韧劲,做“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闯将”,方能攻坚克难、久久为功、善为善成。
三是要真心实意、深入基层,有扎根群众、矢志为民的不变初心。来自插队知青陶海栗讲述:“为群众办实事是他始终不渝的信念。对于习近平来说,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也不是什么被灌输的教导,而是早在陕北七年里,在和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挣扎着生存的普通老百姓牵手共度时艰中就油然而生的、注入血液中的信念”。群众利益无小事,正是群众的一桩桩小事构成了国家的大事。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共产党员初心和使命的阐述。其实早在知青时期,“常怀为民之心多行为民之事”已经是习近平总书记矢志不渝的信念,乃至之后的从政道路上,他也一直视自己为黄土地的儿子,“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基层一线既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又是磨砺淬炼的宝贵疆场,只有扎牢基层之根,才能从基层沃土中汲取丰厚养分,向阳而生,茁壮成长。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我们基层党员只有饱含一颗实干兴邦、为民造福的赤子之心,将“初心系于人民,使命为了人民”的信念融入血脉、嵌入灵魂,时时刻刻牢记初心使命、责任担当,不断增强服务为民意识,才能更好地肩负起时代的重任,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大有作为,于平凡的基层工作岗位上体现不平凡的奋斗价值。
理想信念是青春远航的“动力源”,艰难困苦是砥砺青春的“磨刀石”,勤学实干是青春飞扬的“通行证”。让我们一起追随习近平总书记的青春足迹,从小故事中读出大道理,从口述史中洞察大时代,从奋斗史中凝结大智慧,不断汲取榜样的力量,始终坚守初心、坚定理想,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通过不懈奋斗,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用青春书写出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
砥砺服务初心 火种照亮征途--《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读后感
宿管党支部 黎娜(区域管理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正确党史观。要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党的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由此开启。在寻找正确的革命道路历程中,我们的先辈们付出了太多太多的努力。正是因为先辈们满怀理想信念,才有了不断奋斗的力量。他们为了人民解放、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为了共产主义在中国的最终实现而不断努力奋斗、顽强拼搏。
一、历史如火种,信念如明灯
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国的土地上诞生的,孕育她的母体乃是近代变幻着的中国历史。党史是中国近代史的一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复兴史的一部分,因而也必须在此宏大的视野中才能获得正解。“中国共产党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一个‘寻路’的过程。”这里所谓的“寻路”,寻的就是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在《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本书里,历史被述写得生动而真实,读来就仿佛来到了那个世界,观览着一个个生动形象的历史人物与故事,有着强烈的体验感。
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复兴之路的漫漫征途中艰苦探索、迎难而上,表现出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念的坚定信仰。从李大钊、陈独秀等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进行“播火”,到瞿秋白、方志敏等在死亡面前岿然不动、慷慨赴死,再到无数共产党人投身到保家卫国的火热事业中,无数革命志士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面对挫折与诱惑矢志不移,毅然决然地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没有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的坚守,就没有“火种”的播种与壮大,就没有一批又一批共产党员在历史重大关头慨然承担救国使命,突出重围,杀出血路,最终夺取胜利的星火燎原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感到了“信念”对于人的强大力量。重温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重寻我们党在历史重大关头慨然承担救国使命,突出重围,杀出血路,最终夺取胜利的星火。
二、延伸服务触角,提升工作效能
作为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员,作为宿管中心的一名一线工作者,通过学习党史,我逐渐加深理解我们党坚如磐石的信念,从“火种”中深刻汲取强大精神力量,延伸服务触角,把服务点建立在师生们的“实际需求”上,把呵护践行在与他们的“实时沟通”上,依托“数据智能平台”来缩短 “最后一公里”,事不避难,知重负重,主动吃劲岗位,增强耐力,不断擦亮政治本色,推动工作别开生面,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作出不平凡的业绩。只有这样才能不愧于党,不愧于心,不愧于民。
今日之中国,处于民族复兴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民族复兴的目标,国人信心坚定。而在向此目标迈进的进程中,闪耀的是中国共产党播散下的火种,回荡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铿锵足音。阅读《火种》,让我更深切地体会历史。放眼当下,我们也能看到一个个可歌可泣的奋斗事迹,抗洪抢险、抗震救灾、抗击疫情、扶贫攻坚等领域有无数共产党员不畏生死、默默奉献的逆战背影。他们用鲜血、用汗水铸就了永不褪色的红色丰碑,用理想信念垒固起敢打胜仗的力量源泉。
读完《火种》,也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应当牢记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立足本职岗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始终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以担当作为的奋斗姿态,扎实苦干实干、开拓进取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