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1. 学校首页
    2. OA系统
    3. 南湖新闻网
  • 部门概况
    1. 部门简介
    2. 部门领导
    3. 部门文化
    4. 中心简介
  • 新闻动态
    1. 新闻要闻
    2. 媒体后保
    3. 后勤故事
    4. 后勤印象
  • 服务平台
  • 人员招聘
    1. 招聘信息
  • 招标信息
    1. 招标公告
    2. 中标公示
  • 常用下载
  • 服务电话
  • 首页
    • 返回
    • 学校首页
    • OA系统
    • 南湖新闻网
  • 部门概况
    • 返回
    • 部门简介
    • 部门领导
    • 部门文化
    • 中心简介
  • 新闻动态
    • 返回
    • 新闻要闻
    • 媒体后保
    • 后勤故事
    • 后勤印象
  • 服务平台
  • 人员招聘
    • 返回
    • 招聘信息
  • 招标信息
    • 返回
    • 招标公告
    • 中标公示
  • 常用下载
  • 服务电话

专题

  • 党史学习教育
  • 新型肺炎防控专题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 教育思想大讨论
  • 两学一做
  • 支部书记论坛
  • 后保部故事
  • 落实教育部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工作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 二十大专题

新型肺炎防控专题

首页  ·  专题  ·  新型肺炎防控专题  ·  正文

【特别关注】领导干部: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

发布时间:2020-03-13  点击次数:

核心提示: 有这样一群党员干部,从己亥寒冬到庚子仲春,他们战疫时间最长、事务最繁、任务最重,在关键时候冲得出来、顶得上来、豁得出去,在大疫中践行初心使命。

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身处抗疫前线的华中农大负重前行。

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学校的中坚力量和“关键少数”,筹谋决断、靠前指挥、深入火线,团结并带领广大师生冲锋在战场前沿。

更有这样一群党员干部,从己亥寒冬到庚子仲春,他们战疫时间最长、事务最繁、任务最重,在关键时候冲得出来、顶得上来、豁得出去,在大疫中践行初心使命。

科学决策:“守卫好每一位华农人”

“从1月20日习总书记发出第一次新冠肺炎防控指示后,学校主要负责人已经接续工作50多个日日夜夜。”指挥部一位工作人员说。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学校主要负责同志审时度势,在未得到更多上级指令时,不等不靠、先行自救。学校谋得早、动得快、抓得紧,一连串的措施为学校赢得了抗疫主动权。

——1月21日,第一时间成立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工作组。

——1月22日,学校在武汉“封城”之前率先“封校”,校园实行全封闭管理。

——1月24日,大年除夕,学校率先作出延迟开学的决定,并于当晚看望慰问值守疫情一线工作人员。

——1月25日,大年初一,全面实施疫情防控“人盯人”策略,“日报告”“零报告”启动。

——1月26日,大年初二,再研究再部署再动员疫情防控工作。

——1月28日,大年初四,学校“升级”疫情防控工作组,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书记校长任指挥长,校领导悉数进入指挥部班子,挂帅8个工作组。

为科学防控,指挥部的几项决策“开了先河”,在关键时期起到了关键作用。

——1月30日,学校克服重重困难,在校医院设立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和隔离观察室,进行筛查和医治。

——2月6日,校内设立密切接触者集中观察隔离点,切断传染源,率先实现校内“应收尽收”。

着眼校园整体疫情防控和办学治校,学校领导班子12位成员全部驻校指挥。一手忙疫情防控,一手抓正常办学,“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早在1月21日,学校提出“创新教学方式、不变质量标准”的前瞻性要求,即便大疫,也始终不忘教书育人之本分。

——1月27日,疫情防控关键期,校党委书记高翅、校长李召虎致信离校师生,让大家知晓校情、感知学校温暖、做好防疫措施。一封“家书”,字里行间充满着爱的“暖色调”。

——2月10日以来,学校采取一系列果断措施保障“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1012位老师、776门课程、2187门次、30余万人的在线学习大幕开启。

——2月19日,雨水节气,学校率先倡议师生参与春耕备耕,师生闻讯而动,就地“下田”。他们接地气的行为受到农民高度认可,相关报道屡次进入中央和地方媒体的“流量池”。

依照校党委的科学部署,指挥部各个组因势利导,出台了落地措施。卫生防疫组提出落实“一张网”抓防控、“一盘棋”抓统筹、“一竿子”抓到底工作机制;医疗救治组仔细筛查每一例疑似病患,流调、监测、排查、隔离、救治,条分缕析;安全保卫组提出布防“校门管理、楼栋值班、工地管理、集聚管控、活禽活畜扑杀、一日一报”,以免“手忙脚乱”;后勤保障组提出防疫期间的工作不进行经济效益核算,“只算政治帐,不算经济帐”;学生工作组为留学生设置“小厨房”,还抢鲜搭建毕业生求职“空中”平台,组织“空中”求职特训营,举办“空中”双选会。

科学决策的落脚点是守护师生生命安全。早在1月下旬,校党委即提出,此次战“疫”要“保卫好狮山,守卫好每一位华农人”。“一个都不能少”,这样的决断,体现出了勇气与担当。

校领导班子就是疫情防控的“定盘星”和“压舱石”,他们有的寸步未离开学校,有的每天在校园明察暗访,有的统筹开展疫情防控和援藏工作,有的线上指挥办公,有的审看报表到凌晨2点……

战“疫”以来,行政楼三楼东西两侧办公室的灯绝大多数时间都亮到深夜。有老师说,看见这里亮着灯就会很安心。而东西两侧的房间,就是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的办公室。

攻坚克难:“这就是战时状态”

1月28日,学校筹备成立指挥部,由“工作组”到“指挥部”,从“平时”到“战时”,这过程注定要攻坚克难。

指挥部办公室成了决策上传下达的中枢。在冯国林和杨成才电脑里有一张涵盖姓名、电话、住址、病例类型、发病区域、当前住所等21项指标的表格。“最难的是需要一一核对信息,位置一变就得细查细究,寻找蛛丝马迹、弄清来龙去脉,防止扩散。”冯国林说。点对点、线对线的“人盯人”战术需要“目不转睛”,不能出现丝毫纰漏。指挥部办公室人手最紧张的时刻,他们拟定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摸排26000名师生情况,前后跟踪230余名病例进度,发布近40起情况通报。

设立校内密切接触者隔离点,并没有经验可循。朱正宁与赵希庆等人只能一边找来参考资料学习研究,一边拟定改造方案;即便隔离点投入使用之后,他们也还坚持每晚召开交流研讨会,改造升级流程。朱正宁说,从开始到现在的37天,“没有睡过好觉”。

1月21日,张越带领同事们连夜完成了校园封闭,并探索建立了“五个一律”和“四查、三问、一登记、一反馈”的管控流程,大到校门,小到铁道旁的涵道,他都一一检查把关。

1700多位离退休教职工,既是帮扶对象,又是易感人群。龙健飞和同事们向他们公布24小时困难救助电话并日夜守候,他们克服多重困难,反复做工作,剥茧抽丝,追踪密接者。

战“疫”过程中,后保部挑起了重担。李寒率领76名党员组成的突击队,保证一线工作岗位不缺人。3月5日后,团购网格建立,繁杂且艰辛的工作才刚刚开始。3月8日,他积极协调获取1000份平价蔬菜,同一天还指挥商贸中心和志愿者冒雨开展2804件次、7.8吨、共计13余万金额的团购派送。

面对国外留学生“撤侨”的通知,曾红霞和同事们一边组建工作群,一边协同研究生院建立工作机制,顺利完成撤离工作。他们还在困难中积极探索与梅西大学、奥本大学合作办学。

“疫情爆发,学生的生命健康安全是头等大事。” 疫情之初,漆勇政就开始了学生疫情防控工作,做到提早谋划、全域谋划、研判调整。要完成1000多位教师、2000多门次课程、18000多名学生的网上教学任务,不可谓不艰巨。刘震和同事起草方案、制定计划、统筹协调、探索创新,担当起“课堂守护人”的角色。

督查督办,实际上是疫情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线。李金发说,战时状态督查督办必须有刚性,但特殊时期也要体现关爱关怀,“督查路上,我们更多的是提醒与建议,让工作开展得更有序、更流畅。”于是,郑学刚每天奔走在不同工作点,了解实际、反馈实情,一边督导一边开展协同防控。

靠前指挥:“在担当中接受考验”

3月11日上午10时,在西苑社区中商团购卸货点,校领导与志愿者一同帮助在校师生搬运物资,大袋水果、蔬菜、牛奶、大米、食用油在他们手中传递,“守望相助”在这里被重新定义。不止这一次,校领导与各单位负责人同劳动、同值班、同巡逻,画面自然而生动。

桶装水是绝大部分留学生的日常生活用水。镇志勇多方打听,在市内找到一家尚有少量库存的供水商,但供水商无法送货、暂时不能开具发票,他协调后保部和植科院并个人垫付货款与押金6000多元,于2月18日将280桶水购回。2月19日,他冲在最前,将桶装水送到留学生手中。

“人人都是记录者,个个都是摄影师”,每到一处新闻现场,程华东便拿出手机找点、拍照、录音、摄像,进入“全媒体人”的工作状态。2月15日一大早,武汉气温急剧下降,吴义生冒雪来到西大门、教育超市、狮子山广场和桔园食堂,捕捉风雪中的感动瞬间,按下快门,战“疫”狮山被定格在了那一刻。而就在前几天傍晚,常慕佳也来到西大门为采访一线保安林植,谈工作、拉家常、讲故事,她工作一直持续到晚上23点以后。

2月10日,何绪刚教授向一线工作人员捐赠了一批加州鲈鱼。食堂人员紧张、供餐任务繁重,张春英带领几名员工直赴水产基地,加入“捕鱼搬运大军”。当天中午,国交中庭,她与工作人员一起杀鱼,看到鲜美可口的鲈鱼装进饭盒,她说再苦再累也值得。

“党员不仅要上,还要必须上,这是党员的责任与使命,责无旁贷。”李寅甲组建了建安部党员突击队,与这33名党员、7名群众战斗在一线。而深夜时分,雷建华与侯利宏等带着一群安保人员准时出现在西大门,守护校园安全。

“我是班长,首先要以身作则干起来。”疫情发生以来,李寒每天都要出门检查防控工作,既负责防疫指挥,又要保障物资。他说:“和一线员工肩并肩作战,这是对一线员工辛苦付出的最大 尊重。只有真正与一线员工一起工作、一起劳动,才能听到一线员工最真实的声音,为今后工作获取第一手的信息和建议。”

研究生成绩复核系统启动那天,王瑞斌把研究生院值班办公电话公布了出来,自己全天候值班接受考生的咨询。重复回答一个问题、一坐就是一整天、一咨询就长达一周,他说:“越是艰险越有向前的狠劲!”

很多领导干部在战“疫”第一时间“逆行”回校。他们说,党员在如此大疫面前,不可能再坐得住,不可能当旁观者,“灾难面前就是走也要走回学校来!”

点滴故事:“小事中有大爱”

南苑27栋某单元某室时常上演着这样一幕:丈夫回家,止步门口,爱妻将饭送到他手中,三个娃娃在屋内开心地望着爸爸在门口吃饭。为了减少接触,冯国林就这样日复一日坚持着,每天只进出家门一次,即便进门,也要对自己进行彻底的“大扫除”。

“应急项目工作联系函请印需要我们随时靠前服务”,某日深夜,指挥部办公室的同志接到金梅林教授来电。办公室的同志立即赶回进行办公,打印资料、盖戳押印,特事特办,深夜将函件办好并扫描件给教授们。

大年初五那天下起了大雪,李向东根据工作急需,紧急组建服务队,动员组织了600余名在校教职工党员进行校园巡逻、楼栋值守、守门测温和生活物资保障等工作。

“2月5日上午帮殷老师送口罩,2月5日下午帮尹老师联系家人待产事宜,2月6日到明泽丽湾帮老人取快递,2月7日到校医院为老师开药,2月8日为乔老师送菜27斤……”成协设有一本战“疫”日记,密密麻麻记满了每天的“琐事”,他说:“老同志的事情,等不得、拖不得,及时解决是关键。”

在校内隔离观察点,代金贵已经忙碌了36天。统筹协调安排隔离点的工作并非易事,大到隔离点规则制度,小到通风送药,他们事无巨细。隔离人员需要个性餐饮服务,于是,白米粥、皮蛋粥、瘦肉粥、米饭、包子、馒头、花卷一应俱全。除了视频通话,已经有40多天没当面见孩子的代金贵说:“我们要一干到底,隔离点一刻不关闭,我们就一刻不撤离!”

学校很宁静,却有很多忙碌的身影,刘春全就是其中之一。对他来说,交通工具是个大问题,他和妻子每天都需要上班,且工作单位位于相反方向,而家里只有一辆代步车,为此他与妻子商议“错峰出行”:自己上午开车去上班,妻子下午开车去上班。

作为青年党员突击队成员,刘三宝一直忙在学校和学院战“疫”前线。家住汉口火车站附近的小张同学是经管院的确诊患者,因为等不到床位,他自己在家架上了呼吸机。刘三宝每天打电话问候、四处求医问药,他甚至一度想开车冲到汉口去救小张。在多方努力下,小张终于住进了武汉市第六医院。刘三宝说:“托举生命,自己做了应该做的工作,倒是校领导从中联络,这是‘视学生为己出’最好的表现!”

远不止这些党员领导干部。医疗救治组领导干部在校外疑似患者集中隔离点、校内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点和校医院之间奔波,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带领着师生员工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学校各级干部正共同书写着这场大考的历史答卷。

记者随笔

审时度势、化危为机,把灾难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卓越机遇,这是共产党人的鲜明特点。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诚哉斯言、美哉斯言!

采访中,领导干部们大多不愿描述自己的工作,都说是校党委的果决措施、温情关爱让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井然有序,而自己,是“特别平凡”的。

这种“平凡”何尝不是“伟大”?

他们说,“四个自信”怎么坚定?疫情防控中,团结、协助、支援,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会在一次次防控中肃然而立。

“哪坐得住?不可能当一个旁观者!”“岂能瞻前顾后?”“我们不顶上去,谁顶?”他们说,干部就是“两横一竖”,“干”!面对未知病毒,是人都有恐惧心理,但此时,唯有“披挂上阵”。

与他们交流,让“小我”为“大我”、舍“小家”顾“大家”、先“集体”后“个人”的朴素理念再次被强化。

倘若放在学校第十次党代会和管理与服务机构改革中来看,这场大疫成了领导干部的“试金石”和“磨刀石”。显然,他们经受住了最艰巨的考验。

关键时期、关键地点,领导干部和广大师生一起想、一起干,这种场面最让人肃然礼敬。这样的场景,言传下去,若干年是一种美谈,甚至成为一代代党员同志们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这场大疫、这次大考,正等待最后的冲锋号。

再次冲锋,相信会更加坚定我们校园记者的初心:做一名骄傲的大时代见证者,做一名忠诚的新时代记录者。

(本文作者系校新闻中心记者 川竹 刘涛 匡敏 徐行 卢毓 审核人 吴义生)


上一篇: 后保部防疫暖心事(3月14日)

下一篇: 【战“疫”快报】学校关闭校内密切接触者集中观察点

友情链接:

校内链接
  • 华中农业大学

电话传真:027-87282015 E-Mail:hq@mail.hzau.edu.cn   

地址:中国·湖北·武汉 南湖狮子山街一号

CopyRight © 2014 华中农业大学资产经营与后勤保障部版权所有

微信公众号

监督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