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不爱红装爱武装,她为了最初的梦想深入祖国西北。谁说女子不如男,比比工作谁更强?其实大可不必,她却要拼尽全力。工作上的好学者,运动上的达人。她就是李慧,生命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这是她恪守的职业信条。
在校门口右手边附近有一个不起眼的入口,但里面确是我校众多车辆的始发站。李慧的办公室也“藏”在那里,敲门后,一声嘹亮的“请进”随之而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则是记者对李慧的第一印象。李慧现为我校后勤集团交通服务中心的调度员,从2012年工作至今。
不爱红装爱武装
部队照(一排中)
2008年底,李慧从华中师范大学物流管理专业毕业后便应征入伍,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做了两年通信兵,在仅有的20多个女兵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名女班长。
为什么会选择当兵,李慧不假思索的回答道:“因为梦想”。那是1999年的世纪之交,那一年,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规模盛大的阅兵仪式,只有13岁的李慧便被女兵英姿飒爽的风采所折服,心中燃起了当女兵的梦想,这也是她在毕业后义无返顾的执着追求自己的梦想的重要原因。
李慧清楚地记得,刚进部队的那会儿。3600多米的高海拔地区,流鼻血,头晕、呕吐的生理反应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个个望而生畏的“高难度”的事,更何况还要进行3公里载重跑。最让她难忘的是当兵第一年的大年三十晚上,室外气温零下20几度,但她却被安排在大雪寒风中站军姿,一站就是6个小时。“那时候最想念家里人,想和他们吃顿团圆饭。” 对于家中娇惯的独生女来说,这其中的艰难是不言而喻的。她却说,“自己选择的路,爬着也要走完”。
2010年4月,青海玉树发生了地震。怀有一腔热血的李慧主动请缨上前线,由她起草联合其他战友写了一份“请战书”,申请上前线到灾区去尽自己的一份力。“我身为一名军人,时刻要准备着去祖国和人民需要我的地方。”李慧就是一直抱着这种信念并不断践行着它。
梦想还是要有的,坚持住,不要放弃,实现它将充满可能。
取舍之间:进产房还是调车辆
安排车辆出行路线
调度员的工作对于李慧来说,听得最多的应该是电话铃声与汽车的鸣笛声。办公室的门一打开迎面而来的便是20辆车的停车场,汽车发动机的各种声音便成了她最烂熟于心的声音之一。她坦言道:“自己孩子的哭声都未曾如此熟悉过。
夜晚的时间是我们最好的休息时间,24小时待命的工作性质却让李慧在夜晚也不能放心休息,“李老师,麻烦现在安排一辆车过来好吗?我在天河机场。”凌晨1点接到来自经管学院老师的电话,李慧立即进入工作状态,娴熟的安排调度工作,这已经是李慧刚合上眼接的第三个电话了。窗外的月亮也渐渐睡着了,可李慧仍在继续工作。
调度员这个职位大多是由30-50岁的男性来做,李慧也就成了为数不多的女调度员。这自是因为这个岗位的特殊性,调度工作是个极劳心、费神的工作,上班时间不固定,机动性强,很灵活。更重要的是,车队中的司机多为男性,对于一个“年纪轻轻”的小女生来说,与他们沟通也就成了一件很困难的事。
李慧回忆说,刚到交通服务中心的时候,确实会有师傅因为些许原因而故意为难她,但时间久了,自己的心理素质也就练出来了,再加上以前当过兵的经历,这些困难随着时间的磨练她都能克服。
2014年4月底的一天,对李慧而言,应该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天,那一天,她成为了一位母亲。但在进产房前的几分钟接到了来自动物科学技术学院老师的电话,需要紧急用车,当时的李慧产前阵痛已经达到3分钟一次,“当时医生不高兴的吼道:现在还接什么电话,到底孩子重要还是工作重要?”她笑笑说,“我心里同样在抉择,后来想想还是把工作安排好再说吧。”强烈的责任感使她强忍着阵痛,拨通了办公室的电话,直至将工作任务安排妥当才放心进入手术台。
女子有女子的坚强,女子有女子的执念。
干一行,爱一行
给车辆加油
得益于在部队当通讯兵的锻炼,李慧将在军中与首长接电话的礼仪与方式很好的实践在现在的工作中来,标准的普通话、清晰而直接传达对方的意思,熟练的记住几千个电话号码,这种军人式的工作模式受到很多校领导的交口称赞。
现在,李慧对车队21个人的基本资料,他们负责的车辆型号、性能,学校50多个能部门、院系的电话都记得一清二楚。长期为师傅们义务查找路线、规划路线,使得李慧对武汉市的交通路线里了然于心,往往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出车师傅找到最短路线,节省时间。
2012年8月23日,是李慧工作上的转折点,用她的话来讲“打响了事业上的第一炮”。我校第一次承办全国“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二十二次全体会议”的交通接待任务,会议涵盖北大、清华、复旦、南开等130多所部属院校及省教育厅的领导骨干。出于会议规模之大的考虑,交通服务中心第一次将办公地点设在天河机场、东湖宾馆等地现场办公,李慧被委以重任,全程负责此次任务。
据李慧回忆,她当时调集了武大、中南政法、武汉理工、华科、湖北经济学院,教育厅等7个车队共计128辆车,在4天内安全出车736次。
工作并非任务,若能当做毕生职业,则是完美。
大可不必却要拼尽全力
只是老老实实做好本职工作,这可不是李慧所想要的。
李慧从她工作伊始,就关注到电话订车的不足,司机师傅与订车的老师间经常会出现找错车、漏车的问题,为了减少失误,2012年,李慧就自己设计开通了“校园订车短信服务平台”,在师傅与老师之前建立起很好的沟通桥梁。李慧惋惜道,“这个平台因为自己要休产假的原因就被暂时搁置了,虽然会增加自己平时的工作量,但却乐在其中。”现在她正着手重新启用这个平台。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话在李慧身上起不了作用。她不仅仅对工作上的事全力做好,对车队日常的关心以及同事之间的关系都有自己的处世之道。车队里开小车的肖师傅的妻子因为工作太忙,自己需要出车,但孩子无人照看,她就将孩子接到办公室里,边工作边照看孩子。
李慧的孩子只有7个半月,每天要在车队与家中来回6趟喂奶,家里人怕耽误她的工作,又觉得她每天这样奔跑实在是太辛苦,于是每天在喂奶时间,由家人将孩子抱来她的办公室以方便喂奶。
当师傅有事的时候或者车队最忙碌的时候,她就经常帮车队干起了师傅的活,加油、擦车、开车。在车队实在是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李慧好几次将自己驾驶技术熟练的老公拉来当起了“义务开车师傅”,到火车站接送学校教职工。
“我们都叫她慧姐,她为人十分随和,真诚。我有完成不了的任务时,慧姐总会帮我”,车队的同事如是说道。
这并非闲来无事可做,只是她恪守的人生信条。
工作上的好学者,运动上的达人
参加羽毛球赛 (一排右二)
“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如是说过,我想这话用到李慧身上是不为过的。李慧对工作要求精益求精,对工作上一些改革创新及前沿技术总是求知若渴,希冀能将它用于自己工作上。
《配送车辆优化调度模型与算法》是李慧近期看的一本书,在谈到这本书的时候,李慧就“根本停不下来”,颇有几分“华山论剑”之意。李慧说,自身知识体系还不够完善,看书的时候会碰到许多问题,但仍努力理解它,尽可能对工作有更大帮助。
跑步、打球这些在我们平常看来体力消耗极大的运动,李慧却情有独钟。对女性而言,球类运动好像是我们的“天敌”,它对身体力量上的要求令大多数女性望而却步,只能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李慧能玩转各种球类项目,篮球、足球等等她都能得心应手。在大学期间刷新了学校长跑的记录,2012年校运动会上教职工组100米获得了第3名的成绩,后勤集团羽毛球赛获得了3等奖。在各项体育比赛中都能看到她的身影。
不要平淡无奇的生活,要活就活出自我。
享受现在,立足当下
爱挑战,爱不一样,爱活出精彩,这就是尚未被时间打磨过的李慧的代名词。爱家庭,爱工作,爱现在,这就是被岁月的年轮历练过的李慧的标志。
李慧说:“趁年轻,趁梦想还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样以后回想起来也不会后悔,现在的我很享受眼前的生活,珍惜一切。”李慧现在也“安静”了下来,可能没有年轻时的冲动,年少轻狂,更多了一份内敛与沉稳。
“作为一个女人,最温暖的港湾还是家庭,无论最初走的多么远,家庭始终是最终的归宿。”李慧这样认为。但李慧内心的“小宇宙”一直都在,尽管现在需要暂时的休息,就算是为以后的挑战加油。
文&图:朱乐艳